关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报告
以《中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来自17,524人详细临床评估的诊断数据》为例。
根据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10-19岁人群里,每7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障碍,其在该年龄组全球疾病负担中占比13%。2022年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7.5%。
2021年5月,第一个有关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流调报告发表在《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
调研结果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占3.2%、焦虑障碍占4.7%。
▲图为新闻报道
全球范围内儿童和青少年患精神障碍的比例较高,中国此前未开展全国范围的相关调查。该流调报告旨在确定中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填补相关空白。
抽样策略
该流调报告采用两阶段的大规模精神病学患病率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综合考虑地理分区、经济发展和城乡因素,选取了5个省份。
第一阶段
使用儿童行为检查表作为筛选工具,从169所学校的1,764个班级中抽取了73,992名6-16岁的参与者。在CBCL筛查期间,1,885名学生的家庭拒绝参与,72,107个家庭同意参与,共有14,653人被确定为精神疾病高危人群。
第二阶段
使用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神经精神病学访谈和基于诊断和统计手册的诊断过程来进行诊断。由50名精神科医生对17,524名参与者进行综合的神经精神病学评估,使用MINI-KID和结构化的DSM-IV访谈。这一总数还包括随机选择的2,871名非高危个体(占整个样本的5.0%),17,524名参与者中有13,030人被诊断为至少一种疾病阳性。
数据分析
采用抽样权值和分层后权值来匹配总体分布,还使用社会人口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估计了社会人口因素亚组和总体的患病率,采用Rao-Scott校正卡方检验来确定组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图为研究概况
第一阶段从169所学校的1,764个班级中抽取73,992名6-16岁参与者,最终17,524名参与者通过第二阶段评估,其中13,030人被诊断为至少一种疾病阳性。
▲图为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调查概况
总体患病率为17.5%(95% CI:17.2-18.0),最常见的疾病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6.4%)、对立违抗性障碍(ODD,3.6%)、重度抑郁症(MDD,2.0%)、品行障碍(CD,1.9%)和强迫症(OCD,1.3%)。
按障碍类别分类,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患病率为10.2%,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7%,抑郁症患病率为3.0%,抽动障碍患病率为2.5%,物质相关疾病患病率为1.0%,其他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3%。
▲图为6-16岁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
患病率在性别、年龄组、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孩和年龄较大的年龄组患病率较高,发达地区高于发展中地区,农村和城市人群无差异。
▲图为Logistic回归分析和交互作用比较
年龄较小的个体比年龄较大的个体与精神障碍诊断的相关性更强,男孩的诊断差异大于女孩。不同疾病在年龄、性别和城乡人群中的患病率有所不同,且存在合并症。
总体而言,8.4%的参与者被诊断为1种精神障碍,6.2%被诊断为2种精神障碍,3.1%被诊断为3种精神障碍,0.3%被诊断为4种精神障碍,无人同时被诊断出超过4种精神障碍。
▲图为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共病情况
该研究是中国首次全国范围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总体患病率为17.5%,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ADHD,最常见的同时发生的精神障碍与多动症有关。
1.总体患病率及常见精神障碍:
本研究是中国首次开展全国范围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精神疾病的总体患病率为17.5%,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ADHD,患病率达6.4%。最常见的同时发生的精神障碍与多动症有关,如CD和ADHD的合并率为39.3%,ODD和ADHD的合并率为24.0%。多动症与其他精神障碍有很高的共发率,可能是因为许多其他疾病都有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在ADHD的症状谱上同时出现。
2.性别差异:
男孩的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女孩,这与之前的调查结果一致。男孩的ADHD、CD、ODD、SD和TD患病率较高,女孩的MDD和OCD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在青春期。
更普遍的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在女孩中较高,而行为障碍的患病率在男孩中较高。男孩有较高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可能是因为男性更有可能符合注意力缺陷和破坏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这些疾病在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年龄段中都有很高的患病率。
女孩和男孩的总体精神障碍患病率在12-13岁时互换位置。逻辑回归显示,年龄越大,男孩的诊断率越低,性别之间的诊断率差异越小。个体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大脑发育和性激素等生物学基础可能会导致这些性别差异。胎儿大脑发育开始出现性别差异,并且随着青春期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得更加显著。男孩中最常见的疾病(如多动症、ODD、CD)的症状可能会随着技能、自我控制和社会成熟度的发展而下降,而女孩的抑郁症可能是由青春期荷尔蒙和社会变化引发的。
3.地区差异:
来自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学生在任何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来自发达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发病率高于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发达地区的父母通常工作压力更大,工作时间更长,可能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照顾孩子,甚至给孩子带来压力,更难以解决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需求。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早年的压力会增加出现行为、认知和情感问题的风险。
该研究是中国首次针对6-16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全国性精神病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总体患病率高达17.5%,ADHD、ODD和MDD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Li F,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schoo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diagnostic data from detailed clinical assessments of 17,524 individuals.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Volume 63, lssue 1
注释:
OCD:强迫冲动性障碍(强迫症)
MDD:抑郁症
GAD:广泛性焦虑障碍
BD:双相情感障碍
SZ:精神分裂症
AD:成瘾障碍
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
ODD:对立违抗性障碍(叛逆需警惕)
CD:品行障碍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SAD:社交恐惧症
BPD:边缘人格障碍
DID:分裂人格障碍
AN:厌食症
SIMC脑病中心小助理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