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帕金森病:从症状到治疗,科学应对不迷茫

2025-09-08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相关,病程进展隐匿,早期往往不易察觉。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了解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药物治疗局限及手术干预的科学选择。

 

01

帕金森病的典型运动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集中在运动功能异常,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 震颤:身体某一部位出现无法自主控制的抖动,常见于手部(如“手抖”)。这种震颤可能在静止放松时出现,也可能在执行精细动作(如端杯喝水)时加重。

  • 肌肉僵硬:肌肉难以正常伸展和放松,可能引发疼痛或痉挛。患者常表现为“面具脸”(面部表情减少)、走路时手臂无法自然摆动,甚至转身、从椅子站起、床上翻身等日常动作都变得困难。

  • 行动迟缓:动作速度减慢、协调性下降,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如扣纽扣)迟缓,走路时步伐蹒跚、步幅变小。

 

有病友说,帕金森病患者还有感觉异常,如嗅觉减退或丧失;睡眠障碍,如睡眠行为异常(梦中大喊大叫)或失眠;情绪与认知问题,如出现抑郁、焦虑症状,部分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障碍,少数发展为痴呆。这些症状也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表现,但要确诊帕金森病时,应该经过多学科充分排查和评估。

 

02

药物治疗:疗效与挑战

 

目前,药物是帕金森病的基础治疗手段,其中左旋多巴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根据剂型不同,其特点也有所区别:

  • 标准片:起效较快,生物利用度较高,是常规治疗的常用选择。

  • 控释片:在肠道吸收缓慢,能延长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有助于改善症状波动,但起效较慢,生物利用度约为标准片的75%。

  • 水溶片:可溶于水服用,吸收迅速、起效快,适合存在吞咽困难、肌张力障碍或“开”期延迟的患者。

然而,长期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可能出现“开关现象”这一典型副作用:

  • 关期突然出现肢体僵直、无法运动,如同“断电”,比如走路时突然迈不开步。

  • 开期:未增加治疗的情况下,症状突然缓解,肢体僵硬消失,可自如活动。

这种波动速度快、难以预测,处理相对复杂,临床常通过增加多巴胺制剂给药次数、联用多巴胺激动剂(如甲磺酸溴隐亭片)或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等方式调整。

 

03

外科治疗:神经调控术新选择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

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起搏器手术”,是帕金森病治疗的外科疗法之一,适用范围较广。

  • 治疗原理:通过植入体内的脉冲刺激器,发放弱电脉冲,精准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有效改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自如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 注意事项:手术前需进行严格的病情分析和身体评估,确保符合手术指征;术后仍需遵医嘱定时服药,并配合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磁波刀)

作为一种无创的外科治疗方式,近年来逐渐成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新选择。

  • 治疗原理: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将超声波能量精准聚焦于脑内特定神经核团,通过聚焦能量实现对神经环路的精准调控,从而改善震颤、肌肉僵硬等运动症状。

  • 优势特点:无需开颅,不植入异物,治疗过程在实时磁共振引导下进行,定位精准,能有效减少对靶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治疗后恢复较快。

  • 适用情况:更适合症状相对集中(如以单侧肢体震颤为主)、身体状况不适合接受有创手术(如青少年、老龄患者)或对植入器械存在顾虑的患者,需经专科医生评估后确定。

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进行严格的病情分析和身体评估,确保符合手术指征。

治疗后仍需遵医嘱,如定时服药,并配合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4

康复训练:辅助改善功能的重要手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论药物或手术治疗期间,康复训练都不可或缺。根据患者具体的行动障碍类型,可选择针对性训练:

  • 运动类: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增强肢体协调性和力量。

  • 功能类:语言障碍训练、步态训练、姿势平衡训练等,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的协同配合。患者及家属不必过度焦虑,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症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本文内容基于临床实践整理,个体治疗方案需咨询专科医生。

END

提交成功

SIMC脑病中心小助理会尽快联系您~

微信扫码小程序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