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帕金森病作为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不仅带来手抖、动作迟缓等运动症状,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等非运动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手段日益丰富,今天就为大家梳理当前主流的治疗方法,包括最新的磁波刀技术。
Part.01
药物治疗:分阶段精准干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药物是帕金森病治疗的基础,医生会根据病情早晚和症状特点制定方案。
早期患者:单药为主,按需联合
确诊初期,症状较轻时多采用单药治疗。左旋多巴(或复方左旋多巴)、单胺氧化酶 - B 抑制剂(MAO-BI)、非麦角类多巴胺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是指南推荐的首选药物。其中,复方左旋多巴对运动症状改善显著,适合晚发型、伴认知减退或需快速缓解症状的患者;MAO-BI 则对合并步态障碍的患者更有效;若以震颤为主要表现,普拉克索常作为首选。
若单药效果不佳,可联合用药。例如症状加重时,在左旋多巴基础上添加多巴胺激动剂或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I),能进一步提升疗效。
Part.02
运动并发症:针对性调整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病程进展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运动波动” 或 “异动症”,需调整治疗方案。
运动波动:出现 “剂末现象”(药效持续时间变短),可增加左旋多巴用药频次、换用缓释制剂,或添加 COMTI(如恩他卡朋)延长药效;“开关现象”(突然切换状态),除调整药物,部分指南推荐左旋多巴甲酯 / 乙酯微泵持续输注等方式稳定症状。
异动症:金刚烷胺、氯氮平是指南推荐的常用药物,能减轻不自主运动。“剂峰异动症” 可减少左旋多巴剂量或换用速释剂;“双相异动症” 可加用长效多巴胺激动剂。
Part.03
非运动症状:同步干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非运动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大,需同步治疗。
睡眠障碍:可调整影响睡眠的药物,或用莫达非尼改善白天嗜睡,罗替戈汀等能改善晚期患者睡眠质量。
便秘:聚乙二醇溶液、益生菌是常用选择,减少抗胆碱能药物也可缓解。
抑郁和焦虑: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普拉克索等可能有效,需遵医嘱使用。
认知障碍: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卡巴拉汀)可用于轻中度痴呆患者,部分指南提到美金刚可作为替代选择。
Part.04
新兴疗法:为患者提供新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脑深部刺激(DBS):通过在脑部特定靶点(如丘脑底核)植入电极,释放电刺激改善运动症状,尤其适合难治性震颤和严重运动并发症患者,能延长 “开期” 时间,但需严格评估患者条件。
磁波刀技术:作为新兴无创治疗方式,利用聚焦超声技术精准靶向脑部特定区域,通过热效应调节神经功能,在帕金森病震颤等症状治疗中展现潜力,为不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新方向。
其他探索:针对 α- 突触核蛋白的免疫疗法、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仍在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可能。
帕金森病治疗需 “个体化”,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密切配合调整方案。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同样重要,共同面对才能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END
声明:
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意见;当您有任何不适,请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医疗帮助。
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SIMC脑病中心小助理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