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夜不能寐”偷偷偷走你的健康

2025-08-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夜晚本应是休息的时光,但对很多人来说,却成了挥之不去的困扰。据统计,现代人中超过六成存在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困扰无数人的问题-睡眠障碍,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类型,以及如何有效应对。

 

Part.01

睡眠障碍:不只是“睡不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你的睡眠出了问题,可能是睡得少,也可能是睡得过多,甚至是在睡梦中做出奇怪的行为。

睡眠障碍最常见的形式是失眠症,它指的是在入睡、维持睡眠或者早醒方面出现困难,影响正常生活。但睡眠障碍远不止失眠一种,还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嗜睡症、被动觉醒症候群等多种类型。这些不同的类型可能由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和病理等多方面因素引起。

 

Part.02

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失眠症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80%-90%的比例。根据持续时间可分为:

• 慢性失眠: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

• 短期失眠:持续时间不超过1个月,可能由压力、环境变化、生活事件等短期因素引起

失眠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能再睡、睡醒后仍觉疲乏、白天困倦等。其核心是睡眠的启动和维持困难。

中医将失眠分为三类:入睡困难型(阳不入阴)、多梦易醒型(肝血不足)、早醒难回型(心肾不交)。这些不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这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根据气道阻塞部位和呼吸暂停时胸腹运动情况,可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由于气道空间阻塞或过窄,导致气流停止;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则是大脑和控制呼吸的肌肉之间的连接出现问题2。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症。

3. 嗜睡症

表现为昼间过度嗜睡,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其特征是清醒时发生“睡眠发作”,即突然感到极度疲劳并入睡,而不会发出警告。这种疾病还可能导致睡眠麻痹(即梦魇)。

4. 其他类型

睡眠障碍还包括被动觉醒症候群(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睡眠异态(如梦游、说梦话)、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如不安腿综合征)等。

Part.03

睡眠障碍的成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睡眠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如强光刺激、睡眠环境噪音以及温度的异常等,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一个嘈杂的睡眠环境或光线过强的卧室都可能成为睡眠障碍的诱因。

2. 精神因素

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恐惧以及兴奋问题,都会引起人体短暂性的失眠。神经衰弱的病人也经常会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等症状。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的思想压力大,也容易导致失眠。

3. 生活行为因素

长期酗酒、抽烟、摄入咖啡因过多,大脑兴奋过度无法入睡。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人体生物钟紊乱,也会引发失眠。睡前喝浓茶、咖啡,夜尿比较频繁等生活习惯都可能影响睡眠。

4. 躯体因素

长期的脑力工作满负荷运转、缺乏运动、睡眠环境差、罹患有慢性疾病以及疼痛均可以导致睡眠障碍。更年期女性也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糖尿病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全身慢性炎症反应状态有关,且糖尿病会导致术后持续疼痛,长时间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而加重睡眠障碍。

5.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会影响睡眠,如利血平、苯丙胺类、甲状腺激素的药物,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睡眠,停药以后的撤药反应也会加重睡眠的问题。

 

Part.04

如何应对睡眠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应对睡眠障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一些先进的物理治疗手段。

1. 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作息: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一致。

•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避免噪音和强光干扰。

• 睡前放松:睡前一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以洗个热水澡、阅读或听轻音乐来放松身心。

• 饮食注意: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晚餐不宜过饱。

•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2. 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睡眠障碍,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辅助治疗:

• 非处方助眠药:抗组胺药苯海拉明,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 处方助眠药:如苯二氮䓬类(如唑吡坦、佐匹克隆)、非苯二氮䓬类(如右佐匹克隆)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成人患者可使用替尔泊肽注射液,可改善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

3. 心理治疗

一些睡眠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如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I)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睡眠观念和行为,提高应对压力和焦虑的能力,从而改善睡眠。

4. 物理治疗与先进技术

近年来,一些先进的物理治疗技术也为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经颅磁刺激(TMS):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磁脉冲来刺激大脑特定区域。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调节与睡眠相关的脑区活动,改善失眠症状,尤其对于药物效果不佳或不愿服药的患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磁波刀(MRIgFUS):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它结合了磁共振成像(MRI)的精确导航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的能量传递。通过MRI实时监控,将超声波精确聚焦到大脑内特定的、与睡眠调节相关的区域(如丘脑的某些核团),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或机械效应对其进行精确调控,从而改善因特定脑区功能异常导致的顽固性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一个常见但往往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夜间休息,更会对日间精力、情绪和整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了解睡眠障碍的类型和成因,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基石。让我们从今晚开始,改善睡眠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找回甜美的梦乡。记住,健康睡眠不仅是"睡得久",更是"睡得好"!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长期受睡眠问题困扰,请务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评估和治疗。睡眠问题不容忽视,早干预早受益!

提交成功

SIMC脑病中心小助理会尽快联系您~

微信扫码小程序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