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12356吗?”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开通

2025-02-06

今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在多个地区正式开通。这是全国首个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数字也很好记,12356,没“4”,也就是“没事儿”热线,这似乎是大家面对压力的一种幽默应对。当然究竟精神心理健康有没有事,还需要科学专业的判断,拨打12356就是想寻求一种专业的判断。

那么,心理援助热线是怎么工作的?AI都可以对话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样一个人工的热线电话?它起到怎样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层面接连部署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为什么会如此重视?我们还有哪些理念及体系需要完善?

 

 

 

 

“没4(事)有5(我)”

12356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即遇热

目前,北京、甘肃、广东等地都已经陆续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那么大家都咨询些什么问题?接线员是心理医生吗?他们能提供怎样的精神心理援助?

从2025年1月1日热线开通,不到5天时间,接听咨询电话近500通,通话时长170个小时。其中50%以上的热线都是北京地区市民打来的,河北、山东等地也有不少来电咨询者。

 

 

北京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李京渊:可以看到我们地图的颜色,各省份会根据来电量的多少,通过颜色由深到浅进行展示。北京、河北来电量是比较多的。通过人群分布、年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19岁到30岁,还有31岁到45岁年龄段的来电者的占比比较高。从来电原因可以发现,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紧张、情感问题、职业发展、孩子教育等等。还有来电的情绪问题可以发现,像焦虑、恐惧、紧张以及抑郁情绪等,这些情绪占来电量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北京“12356”心理援助热线是24小时在线服务,第一批接听专业人员327名,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组成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沙莎:我们的接线员,必须有在一线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的相关技术和积累,这样,我们在接线的时候可以应对心理问题人群,接线员也有非常深厚的功底,能够应对夜晚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现在我们所有的接线员分一线和二线,一线负责接听,二线负责处理一些极端事件

 

北京“12356”心理援助热线的接听场所设有独立空间,由于伦理保密条款,在这个区域内,经严格许可的官方拍摄都不能收录声音,不能拍到来电信息;此外,严禁拍摄及录音,最大程度保护来电者隐私

 

今年5月1日

全国范围接通12356热线

情绪需要宣泄,心理问题需要疏导,12356就像我们身边的“树洞”,可以随时随地吐露心声,而且它操作便捷,全国通用。目前,各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在陆续将当地的心理援助热线与“12356”连接,到今年5月1日,全国范围将全部接通。

其实很多地方此前就有自己的心理援助热线,比如杭州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在2004年就设立了。20年来,他们的工作人员说能明显感到电话数量的增长,仅去年,就有62,000多个电话呼入。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坚守这样一条人工热线?它起到怎样的作用?将全国的心理援助热线统一成一个号码,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沙莎:人与人之间是要建立关系的,其实我们长期说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心理咨询的可及性问题,就是每个人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也可能有很多限制,但是热线能补足这些问题。在任何大家需要的时间里,可以获得最专业的心理相关的解答,从中梳理自己的问题,宣泄自己的情绪

 

我们首先要做的其实不是给予干预,不是给予建议,而是要先学会听,先建立关系,先让求助者信任接线员或咨询师。让来电者能把心里的负面情绪有一个出口,让来电者能够感觉在电话那头的人是理解他的。宣泄完情绪之后,关系自然就建立了,电话另一端的心理咨询师就可以给予一些心理干预,甚至是建议等。这些建议和干预的方法就很容易被来电者接受。

 

 

 

北京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李京渊: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将12356作为全国统一的短号码以后,有几点好处:

1.可以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便利性;

2.可以建立统一的联动调度提高应对精神心理危机事件的协同效率;

3.可以增强服务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可以扩大服务的覆盖人群。

 

 

 

 

情感障碍小tips

 

焦虑和抑郁症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最为庞大,终身患病率和年患病率最高的两大精神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鉴)。它们高发、常见却也最容易被忽视,多数患者会被家人、社会判定为“矫情”,直到病情加重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社会功能丧失甚至悲剧性结局时,才令人恍然大悟:原来他真的是焦虑、抑郁了。

 

焦虑抑郁情绪就是病态吗?

怎么判断?

 

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困扰、情绪问题,怎么判断这些小情绪是不是病态呢?

专家介绍了两个标准:

 

时间标准:比如焦虑持续一个月以上,这时候就要重视了。假如说是抑郁的情绪,情绪低落,感觉生活没有意思,如果每天出现持续两周以上,就要考虑它是不是病态的抑郁。

 

严重程度:也就是说这种焦虑抑郁的状态是否让个体感到非常痛苦。不光是感觉痛苦,而且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这就说明它已经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何舒缓焦虑抑郁情绪?

专家支招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沙莎:我们平时最常用的就是用躯体、用行动处理焦虑情绪的一些手段,比如最常用的、最简便的就是腹式呼吸。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来电者对于焦虑的关注拉到他的身体上,让来电者集中注意力在腹部,把腹部想象成一个皮球,吸气的时候鼓肚子,往肚子里打气,鼓肚子鼓到不能鼓为止,憋气屏住气4~5秒钟之后再充分地吐气,把肚子里的皮球压扁,肚子收缩让气出来,反复10~20次。

 

图片

 

在来电者极度惊恐的时候,我们会有蝴蝶拍技术。我们可以模拟母亲拍打我们的身体,双手交叉在胸前,两个手放在我们的肩胛外侧区域,进行交替拍打,以数秒的方式来拍打,一般我们普通人10~12次是一组。

 

图片

 

10年来

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大幅增加

近年来,精神心理健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医政司新设置了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处,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心理咨询门诊,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供给。目前全国有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约6000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全国精神科执业注册医生5万多人,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44%。

 

老年人、青少年

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显现

北京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李京渊: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有可能会引起一些焦虑抑郁的精神心理问题发生。老年人群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比较凸显,比如孤独的老人或者说老年抑郁等,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也是越来越早,这些都有可能和心理问题有一定关系。

 

图片

 

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是促进我们社会稳定,提升社会和谐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国家近年来也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比如健康中国行动等。但是从理念上,对于心理问题的人员和精神障碍患者来讲,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很多患者在患有精神疾病以后,不敢让家人知道,不敢让亲戚朋友邻居知道,甚至很多患者患病以后出现不再去上学,不再去工作等情况,都和病耻感和污名化有直接关系。

 

图片

 

目前来讲,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在一些基层,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还不能触及每一个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等服务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增强。

提交成功

SIMC脑病中心小助理会尽快联系您~

微信扫码小程序浏览